幼教之父福禄培尔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因而游戏在儿童的生活和教育中居重要地位。
本文根据儿童心理学与行为特征解析游乐设施及景观与空间该如何设计。
儿童环境心理学与行为特征
儿童的年龄划分
国内的心理学家们根据实际情况,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儿童的性别划分
1.儿童性别的模糊期 → 2.儿童性别的敏感期 → 3.男童与女童分化期
0-2岁幼童,经常分不清自身和他人的性别。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进入相应的性别敏感期,他们能根据人的样貌特点、声音、行为辨别出性别。而到了性别的分化期,儿童对性别界线划分清晰,性别意识强烈。
男孩们选择的行为环境具有外向型、开放性的典型男性特征。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试探心,喜欢刺激、高频率、冒险性的体能游戏。而女孩们则偏爱静态的户外低耗能活动,如荡秋千、走迷宫、跳舞、跳皮筋、过家家、做沙雕等。
(点击查看大图)
儿童认知发展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分为四个阶段:
(点击查看大图)
儿童的神奇气泡
因为儿童与成人身体的差异,儿童行为单元尺度小于成年人。在儿童户外活动中,儿童在个体的距离保持上,并非像盖尔教授所描述的成人通常的距离尺度标准。
在必要活动和自发性活动中的儿童易受父母和其他成人的控制而缺乏活动的主体意识。然而在社会性活动中,由心理维度所围合的“个人气泡”和依此产生的距离感,对儿童而言是个特外。
儿童能在陌生的环境中游刃有余,轻松与其他儿童交流。人们经常能够看见陌生的儿童因为游戏,变为亲昵伙伴,形成密切的协作关系。
儿童户外行为活动的特征
1.年龄聚集性
年龄相仿的孩子喜欢聚集在一起游戏,其内容也因年龄差异而有所不同。
幼龄儿童偏爱简单、自然的元素,注重自身在游戏的活动中的参与性。如自然界中的虫子、小草、野花都能吸引儿童的注意。
而大龄儿童转为对人工环境中的未知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喜欢刺激、新颖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活动。
2.季节性和时间性
通常春秋季儿童户外活动最多,夏季次之,而冬季最少;同季节中晴天出行的比率远高于阴天和雨天。儿童的游玩大多是节假日期间,多在 9:00——11:00 时,15:00——19:00 时形成游玩的高峰期。
3.自www.462.net中心
儿童的行为活动总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自www.462.net中心”状态。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活动,因为接触的人群单一,活动的环境范围有限,其行为活动中总是依自身的尺度,感知外界的环境。
4.活动的依赖性
儿童的环境行为活动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单独户外活动时除了对游乐设施的依赖,更表现出依赖家长、老师及其他监护人等。儿童在单独的户外活动环境中表现出乖巧、顺从、平静、孤独的状态。而在团体活动中,一旦他们的依赖对象变为小伙伴时他们即刻表现出儿童的真实天性,活泼好动,互相追打嬉戏。
由此看出,对儿童户外行为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活动伙伴,而游戏的空间和设施次之。
5.亲近自然性
儿童对自然界中的东西易产生兴趣,他们喜欢草地、池塘和泥沙,喜欢在草地上尽情奔跑,在河观察鸡、鸭、鱼、虾等等。
儿童行为的优先原则
在儿童的一系列的行为活动中,哪些行为是儿童的最优先展现的?
1“表现欲”满足
儿童喜欢引起他人的关注。如在陌生环境中的团队游戏里,男孩会先选择最刺激和最冒险的游戏,以此表现出敏捷、勇敢赢得其他孩子的羡慕、赞美进而得到尊重。
2“探知欲”满足
儿童都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巧妙的设计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兴趣度”满足
有着短期和长期的时效性。短期的兴趣能促使儿童形成强烈的“动态流”。长期的兴趣把儿童引向高级的优先层——“求知欲”。
游乐设施设计
游乐设施设计趋势
1.回归自然——无形化设计
无形化设计主要内涵是设计的自然性、抽象性、创造性、多功能性等,其中自然性是无形化设计的中心原则。
2.无设施游戏
想象力是儿童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儿童总是喜欢那些www.462.net无法理解的“单调”器材——没有定义过的抽象形态,如山石、沙丘等。
在游乐设施设计中,创造一些没有特定功能的“模糊”空间,来为儿童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实践的机会。
3.直觉中游乐
与传统的儿童游乐设施设计不同,新的设计不但强调游戏的娱乐性,更强调儿童的教育性和互动性。这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
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形式上会越来越简单,是基于自然环境之上的高科技与信息化集合,更加注重互动式和体验型的设计。
游乐设施分类
传统游乐设施分类:摇荡式、滑行式、回旋式、攀登式、起落式、悬吊式、钻爬式和步道式等。
根据自然要素,游戏可以分为以沙石泥土为主、以水为主、以植物为主等游乐设施。
设计要素
以沙石泥土为主的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要素
1.造型
方形最为常见,但圆形、椭圆形和自由弧线形的沙坑更加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2.尺度
沙坑围挡边缘高于地平面100一200mm之间为宜,以便儿童在进出沙坑时可以轻松跨过而不被绊倒。需注意沙坑的使用人数和面积的比例,避免拥挤。
沙坑的配套设施如出水龙头以及沙坑边上的座具高度都应保证儿童使用的便利性,同时兼顾到家长的使用。
3.色彩和材料
围挡边缘运用色彩鲜艳的陶瓷片或马赛克来拼贴或者运用区别于沙质感的设施材料,让儿童在玩泥沙时体验到更多的触觉上的感受。
4.空间感
在玩沙区中设置高低起伏的地形可以使得玩沙的活动空间变得生动有趣。利用斜度较大的斜坡来进行划沙等活动会让年龄较大的儿童着迷。利用坡度的地形,设置传送沙子和水的传送带装置,也可以使玩沙活动增添不少乐趣。
5.安全性
通过设置警示牌提示危险区域,另外户外天然的儿童浴场或者人工的玩沙区域要注意遮阳,且要设置尽可能多的饮用器以防止儿童在天气炎热下脱水中暑。
以植物为主的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要素
1.形式
掌握植物的特性和生长规律,保证设施的色彩是协调统一的。由于植物具有生长的特性,成长过程与成熟后的尺度大小与色彩也是设计中要考虑的一大因素。
2.功能与玩法
人造草皮平坦干净,适合奔跑,与人亲近,并可根据地形的高低起伏而变化。花主要是用来观赏的,设计中可穿插运用。大树可以用来攀爬。灌木有屏障的作用,适合设计成迷宫等游乐设施。
3季节性
植物与其他自然元素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季节性,不同的植物所呈现的季节性也不同,要清楚了解所使用的植物在各个季节的变化,确保设施各个季节的美观性与功能性。
以水为主的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要素
1.造型
以自然不规则的弧线和曲线为主,自由曲线的边缘让儿童感受水的变幻莫测。
2.尺度
水域的水深不应超过200mm,儿童玩水时膝盖以上应保持在水面以上的高度。
3.色彩和材料
在明媚的阳光下提供给儿童喷水的设施,如水管或喷头。儿童可以对着阳光的空中喷洒水柱或水花,就可以看到如彩虹般的色彩映现在水花上,从而去探索蕴藏在光和水中的自然奥秘。
4.空间感
大圆水池里套多个小水池,儿童可以根据年龄大小和身高选择不同深浅和大小的水池来玩耍。运用水帘或者水雾来分隔普通的戏水池,也会让玩耍变得更有乐趣和刺激。
5.安全性
儿童玩水的安全应放在首要的位置。儿童应该尽量呆在浅水的水岸边玩耍,另外要注意地面异物以及防晒。
游乐设施系统设计步骤
1.使用场所
首先要确定设计的产品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使用。
2.目标人群
确定使用人群的年龄段,了解他们的需求。
3设施类型
限定儿童年龄段的范围后,选择相应的设施种类。
4造型定位
外形的设计上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造型上要新颖独特充满创造力,简单易懂。
5材料定位
根据儿童的天性,他们更喜欢柔软的、自然的、温暖的材质,比如木头、麻绳等。
6.色彩定位
在色彩选择时要以柔和的纯色为主,比如自然界中植物的绿色、海洋的蓝色更受儿童的欢迎。
虚拟现实与3D扫描机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
在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中加入情感的因素,例如:声音、影像等现代媒体,来传达儿童游乐设施中的故事性设计,让其更加逼真和形象。
这样的儿童游乐设施设计将会给儿童娱乐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觉娱乐效果。
儿童景观设计
儿童景观的情节概念
从某种意义上看,景观设计与文学、影视作品具有共同之处,即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不断变换来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儿童景观场所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尤其注重场所情节的编排。这里的情节,指的是某个特定主题的演进方式,或者称之为设计主题的生动“发展过程”。
目的:让场地设计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能让儿童恍若置身童话故事的美妙梦境中,通过游乐活动建构自己的审美价值观。
儿童景观场所情节建构的原则
1.符合设计主题的安排需要
情节是为主题服务的,其建构的逻辑必须符合设计主题与设计目的,能够有效、戏剧化的传达主题。
2.符合儿童景观场所的设计需要
情节的引入原则应与通常儿童景观场所设计原则不相矛盾,即健康、多变,不影响安全、便捷。
满足服务对象,儿童以及其他人群的各种需求,发挥乡土树种的优势,考虑四季的景色变换,做到乔、灌木合理搭配。
3.符合其他使用人群的特殊需要
除了各年龄段儿童及家长,也有少量其他人群。提供阳光明媚的活动环境供儿童娱乐,同时也要注意营造附属性的环境供其他人群活动、休息。
儿童景观场所的情节建构
儿童景观场所的情节建构借鉴文学影视作品中建构方式,结合自身特色,按景观场所中情节展开的逻辑顺序和艺术特色2种分类方式加以归纳整理。
a.按情节展开的逻辑顺序分:线状结构—网状结构。
线状结构:是指各个情节节点(景点)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
线状结构有单线式和复线式之分。单线式即一条线式,而复线式结构根据情节线之间的关系又可分为:交叉式,即2条或2条以上的情节线索,交叉共进;平行式,2条或2条以上的情节线索,平行共进。
网状结构:如果节点交叉得为复杂彻底一些,则可以转化为网状结构。这是另一种结构方式,以主题为中心,各情节节点、景观场所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状如蛛网。
b.按情节展开的艺术特色:内蕴结构—写实结构—散文结构。
内蕴结构:即全部情节节点(景点)紧紧围绕着某个形而上的抽象理念——意识、观点、思想而展开和进行。
写实结构:注重于展示场地的原型,即所谓“以零度感情介入场地”,通过场地客观条件入手,呼吁人的参与,强调的是使用者对于情节的推动。
散文结构:情节呈现为散文状片断,形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段式的、美丽的、丰富、激发想象力的场景设计,创造出生动的意境,表达特定的主题情思。
儿童景观场所情节建构的技巧
1. 情节节点的设置技巧
情节节点(景点)的设计要关注情境,而情境设计关注细节。游乐设施(或其他设施小品)的“入戏”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秋千、木马、攀岩等配合情节展开单独定制,能使情节更完整、生动。
对于植被配置亦有讲究,考虑生动性,渲染气氛,如梦似幻的大片竹林,喜气洋洋的柳条红灯笼串,童话色彩的鹅掌楸林等。
可以利用光影变幻创造精彩,还应该发挥声音的艺术魅力,设计各式各样符合主题特色的音箱,播放背景音乐,设计景点解说系统等。
2.情节的编排技巧
情节的编排上有一个术语,称之为蒙太奇,意为“组接”,最基本的有2种,即叙事性蒙太奇和表现性蒙太奇,景观场所设计的情节建构可以借鉴蒙太奇的手法,组织景点,或流畅连续,或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通过合理的情节设置,提供条件,注重“伏笔”,积极调动参与者(主要是儿童)的参与意识与能动性,能更好地推动情节发展。提供中立的场景,让儿童参与情节的塑造,使平淡无奇的场景立即生机勃勃。
案例研究:勇敢者的游戏。该方案采用线状—散文结构,基地原址“郑和公园”,借此地块建儿童公园,仍取郑和的大无畏精神为设计线索,结合儿童爱探险、爱创造的天性建构游戏情节。
公园分“感官探险”“航前探险”“丛林探险”和“海岛探险”4个功能区,2条线索交叉共进,一条时间线索从出海前到出海后,另一条空间线索从丛林到海岛,情节建构完整有新意。
“感官探险”是情节链中航前对小水手的身体素质的考核与筛选的场地,同时安排在出入口,设计为幼儿活动区,设计引入蒙氏感官训练的方法,对幼儿攀爬、触摸、倾听、观色、辨形、沐香等感觉刺激,有“小狗爬坡”“听音筒”“编钟叮当”“光脚花园”等景点设计。
“航前探险”是情节链中获得出海资格的小水手们进行航前准备的地方,又分“食物准备好了吗”和“造船梦工厂”两部分,前者提供了一个微型果蔬播种、采摘天地,后者则设计成一片沙滩和散布其上的原木、舵、麻绳等简陋原料与工具(无人利用则成为场地的雕塑),提供了一个船只制造基地。
“丛林探险”和“海岛探险”则是情节链中大无畏的小水手们出海后遇到的不同航行环境模拟。公园情节跌宕,趣意盎然。
户外空间设计
儿童户外空间
儿童户外空间指的是在外部环境中,以儿童为主角的空间。针对儿童活动存在的,为儿童提供心理以及身体方面包括游戏、交往、步行等服务。
户外空间设计在植物配置、铺装、道路、流线、沙地以及尺度等方面都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
儿童户外空间的类型
正式活动空间
1.幼儿园
幼儿园的游乐场所针对学龄前儿童,设有简单的游乐设施,如翘翘板、滑梯、旋转木马等。
2.学校操场
学校操场针对 6 岁以上学龄儿童,一般以体育活动为主,如球类运动、跑步、跳远等。
3.儿童公园
儿童公园针对 12 岁以下的儿童提供开展科普、文体活动的游乐场所。设有沙地、喷泉、旋转木马、跷跷板、滑梯、攀登梯、浪桥等。
4.游乐园、游乐场
游乐园、游乐场都是具有游乐设施、以游乐功能为主的场地,针对各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参与,设有过山车、摩天轮等大型游乐设施。
非正式活动空间
由于儿童的活动行为存在随机性和偶然性,任何具有活动可能性的户外空间都可以成为儿童的临时活动场地。
1.城市居住区
该活动空间是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非正式活动空间。
2.街头绿地
儿童活动多发生在居住地和学校之间,街头绿地则是儿童步行时候的主要活动场所。
3.城市广场
此空间多位于居住区附近,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为儿童和市民提供了住区以外的活动、休闲、娱乐的场所。
儿童户外空间的构成要素
1.边界
边界是分隔外界与活动场地的界线,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保护儿童安全或暗示活动区域范围的作用。
2.地形
地形是构成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最主要的要素,是决定空间竖向设计的根本,同时也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
3.植被
植物不仅可以庇荫、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同时提供给了儿童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尽量避免有毒、有刺、有刺激性物质的树种。
4.材质
首先要考虑防滑、清洁、耐磨、减震等特性,不能选择一些易断裂、毛刺、有毒的材质。常见的地面材质有:彩色塑胶垫、防腐木、透水地砖、砂土等。
5.色彩
儿童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更偏向于纯度和饱和度比较高的色彩。可以通过色彩分区,给儿童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自然体验式的儿童户外空间
自然体验式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是以还原自然环境和强调自然感受为主的空间。
儿童在户外游戏环境偏好的选择上,最欣赏的环境特质包括:自然中的颜色、树木、林地、变化的地形、阴凉地、草地、可以攀爬的地方和其可供探索和具有挑战性的地方。